热门: 时尚 家装

时尚家居网 » 设计

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装饰的生死观透视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07月04日 05:02   作者:fashion

殷桃着透视装与瞿颖热聊 苗圃露香肩海清秀雪肌 海清吧

郑从芳+罗晓欢

摘 要: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的雕刻装饰并没有渲染所谓的“丧葬”氛围,而是围绕着“逍遥游”“快哉亭”展开,在碑楼的二层明间的装饰甚至是“张灯结彩”图景,这是四川清代“丧不哀而务为美观”的特殊丧葬习俗和生死观念。这些装饰也表明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自由、丰富、热闹,追求理想化和象征性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墓碑建筑; 雕刻装饰; 生死观念; 丧葬习俗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7-0156-03

Interpretation of Sichuan Yuan Wendes Tombstone-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on in Qing Dynasty from the Life and Death Perspective

ZHENG Cong-fang, LUO Xiao-huan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 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In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some distinguishing elements of Yuan Wendes carved tomb. Instead of rendering sad“funeral” feelings, those adornments illustrated around “Xiao Yao You”、“Kuai Zai Ting”. Tomb decorations on the second floor were even designed based on bustling scenes of“celebrating something festive”, which conveyed the unique Sichuan customs and life and death concepts at that time. Basically, the tombstone was considered in order to reflect more aesthetic details rather than drowning in sorrow. Those decorative elements also contributed to vivacity, variety and richness for Chinese folk art, highlighting the ideal, symbolic features of the style.

Key words :tombstone; carved decorations; notions in life and death; funeral custom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位于四川省旺苍市柳溪乡荣华村,因其建筑的规模形制,尤其是精美丰富的雕刻装饰而成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葬为袁文德及其二妻三人合葬墓。墓地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墓葬年代为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冬,是北川保护较好的一座清代古墓葬建筑。袁文德墓墓碑建筑装饰内容丰富且极为独特,雕刻工艺精湛,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似乎并没有围绕“丧葬”而展开,在墓前牌坊的匾额上书“逍遥游”“快哉亭”等题刻,而在碑楼的二层明间门罩及左次间门罩上也出现了红灯笼和玉佩挂饰,这样“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墓碑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闲情逸致?墓碑又如何与世俗的“喜庆气氛”相融?

一、从墓碑建筑的结构

2013年10月在旺苍县进行的实地考察,见识到了很多体量壮观,雕刻精美的墓碑建筑,袁文德墓碑为其中之一。

袁文德墓是由土冢、碑楼、墓园(仪墙和院坝)、墓坊四部分组成。根据实测,墓冢长4米,宽5米;墓冢前设石质仿木结构碑楼。碑楼单檐六级庑殿顶,五柱四开间。根据实测,碑楼通高6米,宽8米,两侧置抱鼓,宽0.5米,高1.2米,碑座台基呈八字形,宽8米,高0.5米,东面刻花草、动物图案7幅。墓碑封门,门楣置起码雀替,中间方柱雕刻图案20幅,两侧柱刻有对联、楷书、阴刻;横坊上雕刻戏剧、人物图案;单檐,十一楼庑殿顶。碑楼前为墓园(仪墙和院坝组成),根据实测,长8米。宽8米,南北两侧的石仪墙,高1.3米,宽0.3米,厚0.5米。墓园正面是墓坊,墓坊是由牌坊发展而来的,根据实测,墓坊通高7米,宽4.77米。四柱三开间,宽8米,高5米,厚0.5米;明间为门洞,宽1.1米,高1.65米;明间方柱东、西两侧置抱鼓,宽0.55米,高1.52米,厚0.28米;柱、坊上均刻有人物、花草图案,墓坊上雕刻共有约30幅。共用石材七十多块。单檐,七楼庑殿顶。(图1.2)

袁文德墓碑建筑无论从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装饰雕刻的繁复精美都可以算是川东北地区少见的大型墓葬,然而,此等规模的墓葬一般都会设有字库塔或轿子碑或四方碑或桅杆等代表身份的附属建筑。按当地传统墓碑建筑结构来说,在清代时期一般有“功名”者,不管是捐来的,还是实有,只要财力允许,均会在墓地建有附属建筑。然而袁文德墓碑建筑里并没有出现,由此可以推断出:墓主不具有官职,可能是一个地主或者生意人。

二、袁文德及造生基的追述

“生基”,根据《巴中志》记载,该地区清代民间丧葬习俗为:葬则造坟,谓之“修山”;未死预修者,曰“生基”。(《巴州志》十卷 清道光十三年刻本)①endprint

也即是,袁文德在生前为自己修造的墓葬建筑。因此,墓葬的建筑及其装饰是其本人“设计”的,无疑表达了墓主人自己的思想观念,当然也是该地区丧葬习俗的表现。

在进行实地考察中,本文作者访问到住在紧靠墓碑旁的墓主的后人,名为袁全顺,生于1943年,现年71岁。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这周围80%都姓袁,以前一部分人是住在山下的,因为地震原因,地势出现分裂,凹凸作用形成,发生了水灾,后来就有一部分人搬到了山上,我8岁就来这里住了。听上一辈老人说这碑在他(袁文德)生前就开始建了,他(袁文德)很有钱,但是他是怎么发的财,有什么样的身份就不知道了。据说他(袁文德)有钱到一种程度是他会每年到一定时候会把银子挑出去晒,以防上潮。关于石匠,他说人数那肯定是不知道的,有这样一个说法:石匠们吃一顿饭要杀六头猪,才能够吃,这些工人做了十年才完工”。

从这访谈内容看来,某些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得到袁文德墓是墓主生前建造是个很重要的信息。生基的习俗,表现了当时人们面对生死的一种坦然接受的心态,可以看出在他们看来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他们不惧怕死亡,知道死亡总有一天会发生。“中国先秦著名哲学家荀子在《礼论》中写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惧善,人道毕矣。把死亡当做一种自然的归宿。认为死和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有生就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②正因为这种观念的的影响,人们才会形成“事死如生” 的生死观念。袁文德在自己的墓碑建筑的雕刻装饰方面,尤其展现了自己的这种生死观念。

三、独特的装饰主题和内容

墓碑建筑是生死观念的产物,随着生死观念的发展,墓葬观念的形成、发展及深化,墓碑建筑的形制多样变化无穷、雕刻装饰也想象丰富,匠心独运,雕刻手法灵活技艺高超。袁文德墓碑建筑上的雕刻装饰不但丰富精美,并且是非常难见之独特。下面把装饰内容:文字、图案,分别进行阐释:

1.文字

墓坊的正中间的额枋上阴刻着书法字体,从左至右为“面对”“快哉亭”“三角”六字,如图3。

“快哉亭”:关于 “快哉亭”出自苏撤的一篇文章,《黄州快哉亭记》:“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苏辙因上书替苏轼辩解也遭到贬谪。与苏轼同样谪居在黄州的张梦得于元丰六年在住所西南建了一座亭子,苏轼将其命名为‘快哉亭。本文描写了三个人,即张梦得、苏轼和作者自己,他们的共同点之处是都于被贬中,文章赞扬了身处逆境时旷达乐观的精神。”。③现代语词典上释:“快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快哉表示的是一种快意,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保持乐观的精神。墓主人给墓坊提名为“快哉亭”也是要追求这种乐观的境界。正如上文所推测出的墓主身份,这是墓主持有的一种附庸风雅之观念的表现。

“面对”“三角”的解释非常多。把这六个字连起来看:“面对快哉亭三角”,是墓坊前有个亭子吗?还是指墓坊前有特殊的地势?实地勘察到现在墓坊前是方形的稻田,因时间的流逝当时的地势已看不到。此问题不得解。

碑楼的第二层明间门罩的正中间位置有个凸出来的扇形板,扇形板上阴刻着“逍遥游”三字。在扇面上题诗做画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常见喜好,以此显示文采,因此有以折扇比拟文人的做法。“逍遥游”:出自《庄子》名篇,“阐释庄子倡导追求终极自由,绝对逍遥的人生境界。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以直冲九万里之势,打开九万里之枷锁,破除周身种种不自由,能够遇见一个卓然美妙的世界。”④现代语词典上释,“逍遥”表示自由自在,轻妙美好之意。在碑楼上刻写这三个字是墓主人自我追求的一种体现,希望自己逝后,能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空间里。装饰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写道,‘原始装饰的效力,并不限于它是什么,大半还在于它代表什么”。⑤这说明装饰是精神意识的表现。袁文德墓上的装饰内容体现了墓主人的意识形态,表现出墓主人的生死观念。(图4.5)

2.图样

碑楼的第二层明间门罩和左次间门罩上出现了三种独特的装饰内容:红灯笼、灯笼挂柱及玉佩挂饰。此明间门罩分三层,第一层有六个圆形红灯笼挂柱;第二层挂有六个红灯笼及两个红灯笼挂柱;第三层是六个玉佩挂饰及四个灯笼挂柱。红灯楼、玉佩 挂饰,植物花卉图案的衬托,再加上第一层的正中间笑脸迎迎的浮雕小人,整个二楼明间好一幅其乐融融、欢快热闹的场景(图6)。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有一说法是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流光溢彩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此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⑥灯笼代表着喜庆意味的装饰元素,现如今在新年、元宵节、婚嫁这些喜事人们会用到红灯笼。红灯笼出现在墓碑上,这完全是再现现实生活的表现。虽然墓碑建筑是“仿阳宅以建阴宅”,⑦但是仿得如此张灯结彩、生动热闹是极为少见的。

“仿阳宅以建阴宅”不仅仅仿得是“宅”,更是仿生活方式,表现了墓主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墓主人根据自己的性情喜好以及再现现实生活来选择装饰内容来装饰自己的灵魂居所——墓碑建筑,表达了墓主对自由自在的,有闲情逸致的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

袁文德墓碑的建造,墓主人是重要的参与设计者,匠师根据雇主的意见而进行建造。“三分匠人,七分主人;非主人也,能主之人”(计成《园治》)“能主之人”是指能做主的人。能做主的人借匠人之手来表现自己的想要表现的东西。这句话在此墓装饰上是个很好的体现。通高7米,宽4.77米的墓坊上,前后加起有100多幅雕刻。雕刻画面有严肃的、严谨构图及内容丰富有序的戏曲人物、历史典故、表现吉祥寓意的器物等 ;也有表现诙谐趣味、轻松气氛的历史传说,如图6。使得墓碑的整个建筑风格严肃而不古板,传统而又富有创新,丰富精美而毫无堆砌之嫌。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丧不哀而务为美观,一惑也”⑧表明人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死亡是另外的一种生存方式。接受了“丧事”,带着坦然轻松的心情,把“丧事”办隆重,装饰美观,来表达对逝者进入另外一个能过得更好的世界的期望。因此墓碑建筑上出现诙谐趣味的装饰内容也就可以理解了。

袁文德墓碑建筑从装饰内容,其又是生基可以看出在墓主人看来死亡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有生就有死,死亡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的生死观。墓主人按自己的爱好和再现现实生活来建造自己死后的灵魂居所,体现的是希望死后能够像生前一样居有定所、安居乐业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从此墓碑的建筑装饰可以看出中国民间美术的风格特征是自由、丰富及变化多样以及热闹、理想化的。它超越了现实的束缚,民间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死后自己或者祖先能生活得更好。与死亡相连的丧葬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探讨其中人们的生死观及丧葬观念,对拓宽我国的文化研究之范围,增进文化研究之深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丁世良 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348.

② 沈铭贤.终始惧善,人道毕矣——中国古代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J].上海社会科学学术季刊.1997,(2):99.

③ 矛坤.唐宋八大家集[M].凤凰出版社.2012:2.

④ 李欣.庄子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3.

⑤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6.

⑥ 钱超.正月十五话灯笼[J].产权导刊,2010,(3):77.

⑦ 王爱华,李胜军.中国古代墓葬吉祥文化研究[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9.

⑧ 谢肇淛.五杂俎(卷14)事部二[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293.endprint

0
精彩推荐
高品质生活,从卡诺亚卧室系统开始
高品质生活,从卡诺亚卧室系统开始

存量房时代,品质消费趋势明显,消费者从有所居追求优所居,卧室成为享受优质生活的最佳空间,消费者对其打造寄予更高的功能诉求和情感需求。有鉴于此,卡诺亚精准推出卧室...详细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当下,审美升级、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正引领消费升级的新浪潮。薄系美学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大众审美趋势,以数码产品、家居设计为代表,攀升势头强劲。近期,正泰居家顺应薄系美学...详细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当下,审美升级、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正引领消费升级的新浪潮。薄系美学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大众审美趋势,以数码产品、家居设计为代表,攀升势头强劲。近期,正泰居家顺应薄系美学...详细

从博洛尼到贝壳,卡萨帝厨电持续增加销售触点
从博洛尼到贝壳,卡萨帝厨电持续增加销售触点

随着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家居美学成为家居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如何去把握时尚艺术与大众审美的平衡,并与他们建立有效的连接和触达,则是各大品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探索...详细

本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