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时尚 家装

时尚家居网 » 设计

设计教育不应缺失科学精神的培养

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06月22日 07:24   作者:fashion

设计教育不应缺失科学精神的培养-老师们不该赶走手机这个 第三者 教师网吧

谭魏

摘 要:“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这种智慧的获得需要有科学精神的指引。作为设计人才的来源途径——设计教育,毫无疑问应该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因为,只有融入了科学精神的设计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设计教育,才能真正为国家、企业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设计教育;艺术教育;审美;科学精神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6-0150-03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Not Neglect Cultivating of Science Spirit

TAN Wei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425006, China)

Abstract :“Design is the third wisdom of human in future, which will never be destroyed”. Yet this wisdom needs the guiding from scientific spirit. Undoubtedly, design education, as a source of design talent,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because only by permeating the cultivat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can our design education be a complete design education in a sense, and can we truly provide qualified design talent for the state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design education;Arts education; Aestheticization;Science spirit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我国设计教育从最初的高考招生环节开始,都是以美术生为主要招生对象,这些美术生大部分又是以文科方向的身份被招入到设计专业之中(选择文科方向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理科学习得不佳而不得不回避的结果)。这一模式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从一开始就缺少坚实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技术缺乏兴趣,或者说,在一旦涉及到某种技术的时候,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被招入进来后,高校设计专业定位的偏颇加剧了这一情况的恶化:大量艺术课程的设置,大量技法课程的开设,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审美评判引导,视觉型作品对眼球的冲击,这一切,都让学生对设计的感觉是唯美主义的,让学生对设计的认识越来越固化成一种纯视觉、纯美学的价值判断。学校的赛事,全国的赛事,优秀作品评选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漂亮的外观很轻易的就俘获了评委们的心,而这些作品在真正解决某种问题时往往是非常苍白的。设计教育被异化,商业科学、技术科学在整个设计教育中变成了蜻蜓点水,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点缀与装饰。艺术与科学的天平中,艺术的砝码被大大加重,急切地向一边倾斜,商业设计更是被看成低层次的设计而常常被“精英”的设计师们所嘲讽,在设计的世界中井然成了三等公民。整个设计教育的大厦被建立在形式美的虚弱基础之上,就连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用一种很艺术化的名字来认同,“我做的是装饰”“我做的是美工”等等,诸如此类,似乎一直没有忘记过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居然还是一门艺术。

在中国,美是阳春白雪的,珍贵而稀有,任何东西只要与美挂上勾,那么它的身份即刻变得高贵,毫无疑问,设计应该与美挂上勾,这便是高校准设计师们的基本逻辑。色彩、灯光、角度、质感、效果……总是美院、艺术系设计类学生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从来没有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企业的深入、对人们生活的探究似乎总是与他们遥遥无关,美才是他们创意思维的唯一出路。设计教育正变得越来越形而上,设计被放置在高不可攀的艺术殿堂中让我们顶礼膜拜!越来越多的美学家也大力鼓吹审美经济的到来,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都是莺歌燕舞、丛花簇锦、欣欣繁荣,于是,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们被鼓动得蠢蠢欲动,不断的加剧着这种浮躁。学生们最终被培养成一个个视觉的精英,造型的高手,把一种需要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动直接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活动,沦为审美经济的推波助澜者。无怪乎,中国的设计师们常常被称作为“工业美容师”“商品化妆师”“眼球经济”制造者。

时代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科学战略眼光,有一定社会市场研究能力,能融入企业团队的新型设计师正受到时下企业的欢迎。但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所培养的是一群缺少技术科学素养、社会科学素质的设计师,是一群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氛围、颇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家。这么一群对现代技术不甚了解、对社会市场没有敏锐判断力的设计师,怎么能够为企业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呢?怎么能够为国家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后备力量呢?很难想象!放眼全球的经济链看,中国的设计师们所做的工作也仅仅是生产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涂脂抹粉,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企业价值得不到提升,国家产业的升级缺乏后劲。这一切归根结底是我们把设计教育误作了纯粹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缺失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要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那我们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科学。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中,最初并没有所谓的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既要面临来自于对大自然探索的实践,又要面临着来自于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思索,那时人们的思维和活动是全面的。这些思维与活动之间没有明确的鸿沟和界限,共同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即便是达.芬奇所进行的绘画活动,实际上也交织了大量的科学分析,是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共同交织的结果,并非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单纯的艺术活动。只是到了19世纪后期,人们才逐渐发现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求真活动,与人文的求善、艺术的求美是不一样的,于是,科学便渐渐与人类其他的探索活动区分开来。到后来,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科学是一种实证主义的活动,可以用数学或公式推理,结论可以反复被验证,而人文与艺术是一种感性直觉,直觉是可以变化的,没有绝对可靠的公式推理。就这样,科学的含义便被明确下来,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求真活动。如此看来,既然科学是一种实证的求真活动,那么科学精神,理所当然,就应该是一种实证求真的精神,也就是说一切以逻辑思考为起点,具备质疑基本态度,注重客观规律的理性认知,注重对结论实证的思考。endprint

在人类求真、求善、求美三个终极的追求中,求真是最为基础的,是求善、求美得以存在的根本前提,也就是说,求善与求美必须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方能获得。在人类任何活动中,当真都不能达到时,怎么可能轻易的获得了善与美?更不用说真善与真美了!善与美总是在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才能漳显出自身的价值,人总是要在完整的、真实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之后,才能言善与言美,否则,即便是有善、有美的发生,也很可能是一种伪善、伪美,因为这种善与美缺少了一个基本前提。所以说只有先求真,在获得了真的基础上,才能求得到善与美,而不能倒过来,不能象有的人所说的,真可以在求善、求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获得。可以说,求真这一本性正是人类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基本动力,而求真的精神正是科学精神的本质体现,但是,恰恰在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中,竟然把带有很强求真性质的设计活动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求美活动。

不可否认,设计活动在某种层度上也需要求美,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求真,换句话说就是,设计活动中的求美行为必须建立在求真行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在设计实践中,无论是对人本身的认识,还是对技术的了解、对经济规律的掌握,都是当代设计师做好设计方案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当代设计师要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求真的精神。科学精神总会指引你用最为合理、最为理性的思考方式来可靠的实现目标,而不是任凭感性发挥的灵感显现;科学精神总会让你用一种怀疑与批评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概念,而不是一味盲从的迎合时下俗流;科学精神总会让你用一种严格分析、精于计算的态度来深化你的方案,而不是仅凭一念闪现的猜测与臆想;科学精神总会让你有一种实证的基本态度让的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分析之上,而不是人为主观的冲动判断;科学精神总会让你有一种协作和开放的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而不是设计师的孤芳自赏与闭门造车。实践证明,科学精神的这些特质,也是现代设计活动在实现创新目标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也就是说,设计要想成为一种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力的资源武器,它的各种活动必须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才是实现这种可能的唯一途径。

人类生产迅猛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虽然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人类的局限似乎越来越明显,这种愈发细致的分工似乎也限制了人们完整的认识世界和人类自身。无独有偶,当代设计师的培养,也未能逃脱这种厄运。学科壁垒的难以逾越,素质培养的模式化,技巧教得太多,与设计相关的生态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又教得太少,设计师越来越被局限在自身狭小的专业空间之中,可怕的是这种狭小的专业空间居然还完全被一种单一的知识素养所淹没。于是,这些从流水线上走下来的设计师们似乎总与外界存在着一层知识的隔膜,他们除了学会了一门实用的审美技巧之外,换来的却是整体素质的贫血。艺术教育的探索者范景中先生曾经感慨过:“在现代教育中,专业教育日益暴露出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心灵狭隘的缺陷。这个问题在艺术教育中也未能避免 。这种教育,忽略了为知识而奋斗或通过知识而解放的历史,忽略了科学观念的历史,甚至忽略了教育学生在理智上的诚实。”①艺术教育尚是如此,设计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三、设计教育改革是必须的。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非天生对立,只是我们近代人为的结果。设计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培养与科学精神培养的完美融合,两者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所培养出的设计师,应该既能关注人类自身价值的思考,也能关注人类对自然探索的思考。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科学精神的培养更是设计教育要面临解决的首要任务。对于设计教育而言,科学精神的获得应该是建立在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的学习上,如技术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同时,也还应该包括与设计有关的社会科学的学习上,如人为事物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超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人为界限,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上层的引导;其二,课程的架构;其三,教师的启发。

上层的引导。上层指的是整个设计圈、设计行业的上层评判者。实际上,造成设计评判天平的倾斜并非是来自大众,更多时候是来自设计的上层评判者,这些评判者身居行政的要职,每每都是各种大赛的评判者,他们一手挥舞着前进方向的旗帜,一手握有大赛作品生杀的大权,他们的评价趣味与评价标准最终成为了整个设计圈评价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尺。在多元化的今天,如果他们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他们的价值体系没有植入科学的基因,那么,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尺度就很难建立,他们自身纯粹艺术教育的知识残留就会自然显露,形式审美的价值取舍是他们的必然出路,于是这种评价的喜好与倾向最终通过各种赛事媒介悄无声息的传给了下一代。因此,我们需要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开始革新,自上而下的开始革新,让能为人们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得到肯定,让哗众取宠的奇技淫巧得到屏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实的感知到设计一种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种飘忽在学术空间中的纯粹理论活动,也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纯粹思辩活动,更不是一个放置在墙角只供欣赏的花瓶。

课程的架构。回顾设计的历史我们知道,现代设计教育的鼻祖—包豪斯,从办学的一开始就注意了课程的架构,合理的设置了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比例,同时给学生分别配备了技术导师,这为培养设计师的科学精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二战后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办学思想凸显激进,一度把设计定位为纯粹的科学,开设了大量的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课程,导致设计急剧向科学的方向转化,虽然这种模式在后来受到了一定质疑。但不可否认,乌尔姆学院这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设计师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了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德国的设计品质在世界显有很高的声誉。直到现在,德国的设计仍是优秀品质的代名词,德国的设计代表着严谨、合理、实用与安全。同样,现在蛮声世界的北欧设计,其教育也是非常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课程的架构中,设置了相当比例的技术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商业科学课程等,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的理性分析来完成设计方案。因此,在我国设计教育的课程的设置中,削减或压缩一定比例的艺术课程、艺术课时,增设一定比例的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是合适的。

教师的启发。教育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在这双向活动中教师的“教”占据着绝对主导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设计教育也遵循着这个规律。设计本身是一种理智的活动,用理性的工作方法也是其自然的选择,而现阶段我们的教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评价一件作品,常常会自觉不自觉以一种主观的情怀来评价一个方案,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被植入了仅靠视觉评判的标尺!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平时的启发与引导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自身要树立一种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在说话、讲解时处处能显现出科学的意味;在日常的课堂、作业、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也应该以一种科学探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在评价作品时,更应该以科学的角度来做分析和思考:作品是否真正解决了人们或企业的问题没有?是一个实在的方案还是一个空洞的方案?人机关系是否达到最佳状态?结构工艺合适吗?安全吗?材料成本预算合理吗?作了市场分析吗?做了用户研究吗?运用了价值工程吗?等。

设计是一门整合的学科,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②,而这种智慧的获得需要有科学精神的指引。作为设计人才的来源途径——设计教育,毫无疑问应该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因为,只有融入了科学精神的设计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设计教育,才能真正为国家、企业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对于设计和设计教育而言,科学精神虽然不是一种万能的精神,但是没有科学精神却是万万不能。

注释:

① [英]卡尔·波普尔著,范景中译.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

② 柳冠中.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J].设计艺术研究,2011(01):8-12.endprint

0
精彩推荐
最值得买的超旗舰Mini LED!618海信电视E8燃爆全网
最值得买的超旗舰Mini LED!618海信电视E8燃爆全网

5月20日20:00,各大平台拉开618购物狂欢节的序幕。在20:02,海信电视618迎来了开门红:全网销额突破亿元大关,持续领跑行业。其中,E8N Pro凭借超高配置加信芯AI精控的画质...详细

信家集团——空间装配专家,i-Pin爱拼1+N 空间装配系统引领行业新风潮
信家集团——空间装配专家,i-Pin爱拼1+N 空间装配系统引领行业新风潮

4小时能做什么?一场沉浸的创作、一次专注的阅读、一桌丰盛的美食,还是一次居住方式的彻底升级和迭代?近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广州)国际住博会上,信家集团携其创新性的i-Pin...详细

汪峰官宣恋情,展现担当与真诚,网友点赞“好男人”
汪峰官宣恋情,展现担当与真诚,网友点赞“好男人”

在娱乐圈中,汪峰的名字总是和音乐紧密相连,而今天,他再次成为焦点,不过这次是因为他的个人生活。汪峰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宣布与网红森林北的恋情,同时对近期关于他的婚内...详细

【郑重声明】BRUNO品牌中国区销售渠道及中国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声明
【郑重声明】BRUNO品牌中国区销售渠道及中国区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声明

日本BRUNO株式会社(以下简称BRUNO)与前中国代理商的合作已于2022年12月结束,所有授权均已终止。为更好服务中国客户,BRUNO在中国成立海外子公司布鲁诺国际贸易(深圳)有限公...详细

本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