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时尚 家装

时尚家居网 » 设计

斯图尔特文:为质疑而复制

来源:艺术与设计 2018年06月08日 07:03   作者:fashion

...现 文二代那多质疑刘墉 李敖之子 你不配

MoMA正在举办的展览“斯图尔特文:双重麻烦”(Sturtevant:Double Trouble)是对艺术家伊莲娜·斯图尔特文50年艺术生涯的首次全面回顾,也是继1973年纽约伊弗森美术馆(Everson Museum of Art)个展以来,艺术家在美国本土的唯一一次美术馆个展。这次展览集合了斯图尔特文艺术生涯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共50件,包括绘画、素描、摄影、雕塑、电影和录像,呈现了她在后现代艺术史中的先锋地位。

斯图尔特文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复制”别人的作品,发展出了她那个时代最激进也是最具争议的观念艺术。她的目的在于试探艺术的原创性,对一件作品是否成其为艺术的标准发起挑战。她曾经很清晰地阐释自己的想法:“我复制是为了质疑,为了引发思考。”

以“复制”发起挑战

斯图尔特文192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莱克伍德。她本科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心理学专业,随后就读于克里夫兰艺术学院以及密西根大学,并于上世纪50年代移居纽约。在纽约她进入了“艺术学生联盟”,并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学位。

艺术家最早开始用“斯图尔特文”的名字参展是在1960年纽约帕森斯画廊(Betty Parsons Gallery)举办的一次群展上。1964年,她开始复制同时代波普艺术家们的作品,并将其作为考察“原创”、“权威”等概念和艺术内在结构的触媒。大多数情况下,她选择那些在当时尚未声名卓著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复制,然而在今天看来,这些艺术家都已然是艺术圈的明星,可见斯图尔特文敏锐的眼光。

1964年末,安迪·沃霍尔在著名的卡斯特里画廊(Leo Castelli Gallery)首次展出了他的丝网版画《花》。1961年罗伊·利希滕斯坦曾经在这里展出了他的连环画绘画作品,而贾斯培·琼斯和罗伯特·劳森伯格从1958年开始就是这家画廊最重要的代理艺术家。正是这家画廊的主人里奥·卡斯特里,在1967年收藏了斯图尔特文的作品《奥登伯格商店物品,煎锅中的鸡蛋》(Oldenburg Store Object, Egg in Frying Pan),并认识到了其“复制”这一创作手法所具有的原创性。在斯图尔特文早期的艺术生涯中,她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这家画廊的代理艺术家身上,她认识到了这些波普艺术家们的潜力,以及他们的作品对中产阶级受众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1965年,斯图尔特文在纽约的比安基尼画廊(Bianchini Gallery)举办首次个展并崭露头角。1966年在巴黎的J画廊举办欧洲的首次个展之后,斯图尔特文开始在美国和欧洲两地生活。由复制美国波普艺术家作品起步的斯图尔特文,从1967年越来越多地转向了马塞尔·杜尚,而在1969年之后则转向了约瑟夫·博伊斯,并最终在80年代中期开始往后的20多年中转向了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家,如安塞姆·基弗、基斯·哈林、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罗伯特·戈尔贝等人。1998年之后斯图尔特文主要专注于录像创作,将“复制”延伸到新媒体环境中。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面对人们对其作品的不满、误读,甚至是敌意,斯图尔特文曾经有十年的时间停止制作作品。1985年在后现代的浪潮中她开始复出参展,有趣的是,此时的“时代精神”对其作品抱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评价。这再次验证了斯图尔特文非同寻常的预见性。

与“原作”游戏

斯图尔特文的作品产生于一个复制盛行、原本与复本的差异迅速消失的时代。她希望呈现大众文化迅速发展下的这种社会状况,以一种与“原作”做游戏的方式来取代原创的概念。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斯图尔特文的艺术同行们就认识到了艺术品有着与大众文化产品相类似的可增殖性和可复制性。比如安迪·沃霍尔就已经通过雇用助手在他的“工厂”中制作丝网版画系列作品,来对“原作”的光晕和唯一性发起挑战。同时,也正是沃霍尔最早认识到了斯图尔特文艺术观念的重要意义,并同意了让她复制自己的作品《花》。1964年,斯图尔特文使用丝网开始创作《沃霍尔-花》(Warhol Flowers) 系列。当沃霍尔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花”的创作过程和技法时,他回答:“我不知道,你们去问伊莲娜吧。”

斯图尔特文大多数的作品题目包含艺术家的姓及原作的名称,比如《利希滕斯坦 -热狗》(Lichtenstein Hot Dog)、《杜尚-通缉犯》(Duchamp Wanted)、《琼斯-靶子》(Johns Target)或者《戈贝尔-婚纱》(Gober Wedding Gown)。几十年来她一直只使用自己的姓,而故意省略掉了有着明确性别暗示的名“伊莲娜”。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她与原作、权威及作品的神话进行着一场严肃的游戏。

拉开与“原作”的距离

斯图尔特文的作品一直对传统艺术门类的划分抱有警觉,并且反对人们将她的作品归类为挪用艺术:“我不是挪用主义者。我的作品不是在‘拷贝。我并不是在制作复本,也没有向某人致敬,也不赞同人人都能这么做。我也绝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理解艺术。我讨论的是‘原创的力量与自由,以及艺术的力量和无处不在。”

尽管斯图尔特文的作品看似简单的挪用和重复,但她实际上是将其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视为可以重新演绎的乐谱,通过改变作品的上下文,拉开作品与原作之间的距离。1969年,她将杜尚名作《通缉犯》中杜尚的照片替换成了自己的肖像照,并在文字的最后一行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使被通缉的人物“Rrose Selavy”真的成为了女性。类似的替换手法在她2000年的录像作品《奔跑的狄灵杰》(Dillinger Running)中再次被运用,她本人模仿了博伊斯1974年的艺术行为,以一身男装扮演了美国大盗约翰·狄灵杰。此外,早在1967年她就重新演绎了杜尚1924年的作品《动态素描》(Cine Sketch),自己裸体扮演夏娃,并邀请罗伯特·劳森伯格像当年杜尚那样贴上胡子扮演亚当。而在本次展览入口处展示的丝网版画作品《博伊斯-我们即革命》(Beuys La Rivoluzione Siamo Noi)当中,她戴着毡帽、穿着钓鱼衣,以博伊斯的典型装扮朝着镜头大步走来。斯图尔特文并非以摄影或印刷的方式对原作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在理解原作创作背景及过程的基础上,使用同样的技法和同样的色彩,以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方式来对原作进行再创作。在计划复制安塞姆·基弗的“飞机”之前,为了避免版权纠纷她当面请示了基弗,基弗的回答是:“做你想做的,但别问我技术的问题。”基弗显然没有预料到,仅仅几个月时间斯图尔特文就完全掌握了用木结构、铅、铜锈等材料复制飞机的方法。当基弗本人看到飞机的照片时差点以为这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不光因为外型如此接近,更是因为斯图尔特文捕捉到了他作品的精神。endprint

虽然技法对斯图尔特文来说很重要,但她的目的并不是形式探索,而是旨在以一种激进的方式提出问题:艺术是什么?艺术有着怎样的可能性?艺术系统可以经受何种挑战而不至于崩塌?换句话说,她试图提供一种全新的艺术观,质疑、改变和延展艺术的传统定义。

1992年,由于博伊斯的遗孀爱娃·博伊斯的干预,斯图尔特文的作品《博伊斯-脂肪椅》(Beuys Fat Chair)被禁止在汉堡戴希图美术馆(Deichtorhallen in Hamburg)展出。但这是她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她不愿意放弃展示,于是她想出了一个点子:将作品拆分开来,为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命名,如椅子、脂肪、电线,还有加热脂肪的小炉子,并将其总体命名为《博伊斯-脂肪椅-工作进行中》(Beuys Fat Chair. Work in Progress)。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斯图尔特文的思考方式:她并不是要从外形上效仿“原作”,而是要寻找到她自己创新的方式,并引发人们对艺术品的制造、接受、循环以及经典化的思考。这也正是其作品理性层面上的价值。

世纪之交的艺术转向

2000年左右,也许是为了应对数码时代的到来,斯图尔特文突然转向了录像艺术的创作。这次展览的入口处有一条20多米长的走廊,走廊一侧的墙壁上展出的正是斯图尔特文的录像作品《有限的无限》(Finite Infinite)。这段只有九秒半时长的影像作品不断循环播放,内容是一只黑狗飞速奔跑在田野上。美术馆采用了十台投影机同时播放,使得观者现场看到的影像是黑狗从入口飞奔向走廊的尽头,现场还有小朋友快速追逐着飞奔的小狗。

此外,时长11分2秒的多屏录像作品《弹性探戈》(Elastic Tango)也参加了这次展览。呈倒梯形叠放的九个屏幕,以快速而强烈的节奏同步闪烁出各种画面——盛开的鲜花、原子弹蘑菇云、百元美钞、美国国旗、探戈舞、吉娃娃小狗、拳王泰森、用菜刀砍剁手指,等等。作品将好莱坞电影、电视和广告中的图像及台词相互混合,并对艺术家保罗·麦卡锡1995年创作的短片《艺术家》中的一些元素——比如血腥的剁手指场景——进行挪用,暗示了对政治、暴力和真理的思考。这件作品在2011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一炮打响,并为斯图尔特文赢得了“金狮终身成就奖”。

迟到的致敬

斯图尔特文的作品包括各种媒介,但她最关心的并不是绘画或雕塑、形式或内容、美学或社会学的问题。她所专注的是艺术潜藏的观念,她称之为“艺术宁静的力量”。她的个展——一眼看山去像是艺术家们的群展——实际上暗含着所有作品之间的一种关联性。观者在展厅中不难感受到这种内在的结构。这些作品可以视作是“原作”在新时代的回声,它们就像原作的镜像,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在媒介多样化的当代艺术界,以不同艺术家作品为灵感进行创作的斯图尔特文,无疑是最有趣、也是最不寻常的艺术家之一。这位常年生活在巴黎的美国艺术家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艺术史中的意义已经毋庸置疑。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她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属于欧洲的收藏,而且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展览几乎都是在法国和德国举办的,这次MoMA回顾展距离上次她在美国举办的美术馆个展已有40多年。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国艺术界往往当他们的本土艺术家在欧洲获得荣誉之后,才会对其给予最终的认可。2014年5月7日,89岁高龄的伊莲娜·斯图尔特文逝世于巴黎,这次展览为艺术家送上了一份迟到的致敬。(编辑:孙源)endprint

0
精彩推荐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当下,审美升级、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正引领消费升级的新浪潮。薄系美学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大众审美趋势,以数码产品、家居设计为代表,攀升势头强劲。近期,正泰居家顺应薄系美学...详细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薄系美学经典,正泰T7开关新品全球震撼首发

当下,审美升级、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正引领消费升级的新浪潮。薄系美学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大众审美趋势,以数码产品、家居设计为代表,攀升势头强劲。近期,正泰居家顺应薄系美学...详细

从博洛尼到贝壳,卡萨帝厨电持续增加销售触点
从博洛尼到贝壳,卡萨帝厨电持续增加销售触点

随着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家居美学成为家居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如何去把握时尚艺术与大众审美的平衡,并与他们建立有效的连接和触达,则是各大品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探索...详细

卡萨帝厨电&贝壳达成战略合作,共创嵌入智慧厨居生活
卡萨帝厨电&贝壳达成战略合作,共创嵌入智慧厨居生活

随着用户对家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集实用、美观与智慧于一体的厨房也越来越受欢迎。如何打造一个理想的高端厨房?好厨电与好家装缺一不可。在鱼龙混杂的家装市场,贝壳...详细

本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