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说他最近才淘了一件老家具,说的那是以个天花乱坠。说他那对椅子的雕刻工艺如何的精美,紫檀料子如何的了得,把我都说的一愣一愣的,非要叫我到他家去欣赏欣赏。他的眼力我是知道的,十有八九东西没有他说的那么的好,实在不想去打击他,但是好友热情相约,没办法只好去看看。结果,东西抬出来第一眼就看出问题了,说是紫檀的料子可怎么上的是红木工?
雕工无非就是用专用刻刀在木头上雕出各种形制花饰,那么木器雕刻制约着雕刻师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那就是“木性”。如果您有机会进入到红木家具厂里的时候,经常听到老木匠师傅们在刨模板、雕花的时候常常说这样一句话:“这木头性大。”那到底什么是,“木性”呢?那就是每个木头,都有它的独特性,有人不信。简单来说,木头的性,不是人分男女,动植物分雌雄的性别之差,而是说木头变形力、扭曲力大小之差,木头本身特有的习性之别。就是说这块木头变形力、扭曲力较大,雕刻纹饰的时候不容易下刀,做出成品以后,遇冷、热、干、湿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比较剧烈的变化,大裂、大扭、大胀、大缩。
而红木工和紫檀工就为了适应“木性”大小的两类木头的雕刻工艺了。那哪些木头的木性大,又有哪些木头的木性小呢?就红木而言,红酸枝类、黑酸枝类、花梨类的“木性”就比较大,而黄花梨和紫檀的木性相对较小。所以,什么样的材质对应着什么样的工艺,这在木器界就叫“工到料到”!酸枝木类的雕工因为木性的问题无法雕刻到紫檀类家具的精细,而紫檀类家具如果雕刻粗犷那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小叶紫檀雕"福庆有余"
那么到底何为红木红?何又为紫檀工?
紫檀工
紫檀工诞生于清代宫廷造办处,史料记载,紫檀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后来主要被用于制作宫廷家具。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成立造办处,优秀匠人结合紫檀的天然属性和优秀木质,不惜工本,设计制作出了一批艺术品级的精美紫檀家具。后人把这些家具体现出的精细做工称作“紫檀工”。紫檀工之精细,雕刻手法之高明在清代已登峰造极。
这是件清乾隆时期的紫檀满雕云龙纹“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玉册匣,尺寸只有16×23×15公分。工匠却在如此小的木面上以浅浮雕工艺雕刻出五面满饰海水云龙纹。龙形浮现于海水云纹之间,器宇轩昂,盘曲遒劲。正是真龙天子主宰江山社稷之意,标志其无上的尊贵。须弥座式底座,饰以俯仰莲纹,又称“巴达马”,此盒制作精细,雕刻工整,为典型“紫檀工”。
这件为清代紫檀雕云龙纹小插屏,尺寸:37 × 18 × 46cm,屏心正面满雕的云龙纹,云龙瞠目阔口,威严霸气。龙在云中穿梭动态与力量之美在低浮雕的手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在看件非常罕见的紫檀大座屏的屏心雕刻的局部,次为难的的多场景多人物构图模式。工匠充分的利用到木材表面的每一块方位,传神的人物、虚实的对比把握的恰到好处。
红木工
清中期以后才大量使用红木,不少红木老木器上出现的雕工横竖线条往往不够直,粗细略显不匀,圆线不够圆顺,底子不太平整,轮廓有走神的,该凸的没凸够,该凹的没到位。大家称这种雕工为“红木工”。
红酸枝椅面上的花饰
大红酸枝绳纹鼓櫈一套
红酸枝太师椅靠背雕灵芝云纹
红酸枝琴几一侧腿足
我国的红木文化历史悠久,给后代子孙创造了很多的精美作品,但是这些精美的作品背后其实离不开我国红木制作的传统工艺,这些工艺看着简单,但是在技巧等方面实际讲求得更加精细和准确。而木工匠人有手工艺者朴素的情怀,手工体现了红木文化的精髓,家具则是心手合一的艺术。雕工不仅是外在的表现方式,而是手工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能够达到灵魂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