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时尚 家装

时尚家居网 » 家居

孟禄丁:重要的不是结果

来源:缤纷家居 2018年05月07日 04:35   作者:fashion

孟禄丁:重要的不是结果

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出国时,孟禄丁淡然慨叹:“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离开本土呢?那是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美术馆已经不准展览抽象作品了。那时候从北京、上海走了很多人,大部分怀着赤子之心去国留学,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在长达16年的旅居海外的生涯中,艺术家虽不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感叹,但也难解“独在异国为异客”的思乡之情,他几乎每年都会回国,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

旁观者的叛逆

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孟禄丁,童年成长于文革后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回忆起那段时光,孟禄丁感慨道:“我们那一代人很幸运,虽然都经历了,但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小学、中学是文革后期,长大后没有赶上上山下乡、没有插过队,也没有失去读书的机会。相对于更早出生的人和父辈,我们更像革命时代的幸运儿和旁观者。”

孟禄丁最初的艺术启蒙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文革后期,街上到处都是批林批孔的大字报,母亲就领着我去街上临摹那上面的漫画,后来觉得临摹的不错,就给我请了美术厂的老师,教我画画”。这是孟禄丁对进入艺术殿堂最初的描述。但孟禄丁的父亲并不支持,他经常对孟禄丁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1977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孟禄丁的父亲仍是坚持让他考大学,并一气之下撕毁了他的一些速写习作,希望借此能够打消孟禄丁的艺术梦。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孟禄丁对艺术的渴望,1979年,美院附中恢复考试,他孤身—人踏上了求学之路,“当时真可谓两眼一抹黑!”孟禄丁笑着说道,“我对中央美院附中一点都不了解,只知道当时全国只招40人,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没有考上附中,我都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当时入学考试除了考素描、色彩、创作、速写还有文化课,而孟禄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发榜时录取成绩排序,他是001号。自此,孟禄丁的父亲终于不再反对儿子的选择。

4年后,孟禄丁如愿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而大二那一年,他的艺术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孟禄丁与张群一同创作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以改革开放打破禁锢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国际青年美展”中,巨大的男女裸体,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震惊了全场,这幅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与当时还沉浸在用写实艺术讲故事、讲道理的现实主义艺术格格不入。谈到这幅作品创作的前因后果,孟禄丁回忆道:“当时的艺术界正沉浸在文革后的伤痛中,川美的伤痕美术,对现实的描绘给那些文革期间当过红卫兵、造反派,后又上山下乡的人带来很大触动,并成为艺术圈,乃至文化圈的主流,但这些对于我们从附中直接上来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附中开始一直都在接受西方艺术教育,虽然我们也去农村写生,但是我们写生时,看到的风景都是塞尚的风景,我们写生时总想在中国找到塞尚作品中的那几座山。”于是,孟禄丁与张群凭借着反伤痕美术的一腔热血,创作了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这幅作品作为“85新潮”的开篇之作被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所铭记。2006年,它被泰康人寿以62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藏。

从第四画室说起

1985年,对中央美院油画系和孟禄丁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中央美院油画系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除保留原本的三个油画工作室外,又新成立了第四画室。一时间,第四画室成为4个油画工作室中最自由、最开放、学习氛围最轻松的工作室。而这个时期的孟禄丁,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走向了表现主义。当被问及为何轻易地就放弃了已经驾轻就熟的绘画语言时,孟禄丁表示:“年轻就想尝试不同的东西。我后来也画过超现实主义风格,但总觉得不适合自己。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超现实主义也是叙事的东西,本质上与叙事的写实主义没什么区别,不是我内心想要的,表现主义才能把我当时的感觉和情绪呈现和释放出来,所以才有了毕业创作《足球》。”但没过多久,孟禄丁又从表现走向了抽象。

1988年,轰动一时的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序幕,成为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和创造自由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他的作品《元态》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画面中描绘的形象不是具象人体,而是人体生命状态的抽象表达,一种更接近内心的倾诉。谈到这次艺术语言的再次转变,孟禄丁说道:“我觉得绘画语言的转化是自然递进的,你画到表现的时候,对绘画的视觉体验就有一种感悟,当表现主义往前走的时候,就是抽象,这是逐步贴近我的内心世界的过程。其实,一直到此刻,我都只是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希望我的艺术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跨度,推到一种极致状态,就像人生一样,把生活的跨度、情感的跨度拉大,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我要走的,什么是我应该选择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显然,在短短几年中,孟禄丁冲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时代的羁绊,在不断的艺术追求中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坚毅地走在抽象艺术的道路上。

重要的是过程

1997年,“零系列”诞生了,这是孟禄丁抽象领域里的又一里程碑。画面中,单纯的颜色碰撞,以及简单的“圆”出现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并成为标志性的语言符号,而画面中那一挥而就的速度感,则在静止的画面中呈现了具有时间感的“过程”。但对叛逆的孟禄丁而言,总觉得做得还不够,还不彻底,如何才能把“简单的过程”发挥到极致呢?多年之后,“元速系列”阶段性地完成了艺术家赋予的使命,把“单纯”与“过程”有机的结合,并向纵深跨了一大步。

现在,“元速系列”或挂或立地陈放在孟禄丁雪白高挑的工作室内。这些作品并非直接由艺术家亲手创作出来,而是借助一种特制的机器完成。可见,艺术家已经将画面语言的“纯化”融入艺术创作中,去掉了人为的绘画趣味和手绘的惯性存在。

工作室正中央,那架状似飞船、生产作品的钢质机械静静地矗立着。在操作台上方,悬挂着装满各色特制颜料的玻璃小瓶,下方,则安装了一个超大的方形旋转台。孟禄丁跃上操作台,一边实际操作使用,一边饶富兴致地讲解这个大家伙的操作原理。在孟禄丁的手动控制下,整个画面高速运动着,玻璃瓶中的颜料以点的形式甩出流动的痕,放射的线,而旋转的画面也在我们面前虚妄成一片,那种速度与激情让我们顿悟到孟禄丁艺术创作的快乐所在。

此时的艺术作品已然是一个结果,而重要的是创作过程,开动机器的一刹那,以及机器的旋转和速度感带给颜色的碰檀和溶合,带给艺术家的心灵愉悦和视觉惊喜,都是艺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艺术家提及的重要的“偶发过程”,这一过程使艺术转化为自然的生成和存在。孟禄丁不禁感慨道:“作品不重要,艺术是什么样子都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无妨,最重要的是,艺术是一种态度,它的存在就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想着,活着!玩着!”

编辑 王跃龙endprint

0
精彩推荐
A.R.T.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四年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经典
A.R.T.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四年打造永不落幕的艺术经典

电影,在银幕之上,构建动人心弦的艺术经典,家居,在银幕之外,搭建筑梦理想的生活舞台。当银幕光影遇见空间叙事,艺术便有了双重注解,更有创新意义、更具立体感知的场域...详细

推荐品牌丨华为鸿蒙智家:在“好房子”革命中智造未来家
推荐品牌丨华为鸿蒙智家:在“好房子”革命中智造未来家

推荐品牌是广州设计周推出的一项面向每年度近千家参展品牌商展开的综合观察和推介计划,由广州设计周组委会依据品牌素质、渠道信用、企业策略、技术性、设计力等综合发展指...详细

以高端革新之姿 镌刻全球建材行业新印记—— 专访泰山石膏党委书记、总经理任利
以高端革新之姿 镌刻全球建材行业新印记—— 专访泰山石膏党委书记、总经理任利

4月19日,泰山石膏2025高质量发展盛会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盛大启幕。会上,泰山石膏正式推出石膏基新品泰山金系列高端饰面板,金系列新品的问世,不仅是对泰山石膏自身产品...详细

泰山石膏:以东方智慧重塑全球建材产业新秩序
泰山石膏:以东方智慧重塑全球建材产业新秩序

四月的上海,春潮涌动。在浦江之畔的璀璨灯光下,泰山石膏以一场极具战略高度的发布会,向全球建材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这场以高端为注脚的新品发布会,不仅承载着企业五...详细

本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