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家具的雕饰纹饰明显比明式家具复杂,决定其纹饰的因素很多,时代特点,地域差别,材质局限,审美需求,这些都可以构成清式家具的主流纹饰。清式家具明显超越了对结构的重视,而注意力多转向了装饰家具细节之上,究其根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清代人口的骤增使得人均居住面积缩小,康雍乾三朝一百多年,中国人口由一亿增加到四亿,明代宽大纵深的房子遂成为过去。清代建筑讲究实际,房屋的面积缩小,迫使人与家具的距离拉近,明式家具那种注重结构美,注重线条流畅,注重大效果的实用审美观逐渐远离国人,而清代的注重细节装饰,似乎越近越能体现情趣的装饰手法开始流行。
其次,清朝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富庶大户增多,财富的膨胀使生活步入繁华,追求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因此,清代宫廷家具或者贵族打造的家具必定造型庄严,使用雕饰更能烘托其尊贵气势。
再次,家具上雕饰的增多,与玻璃的使用也不无关系。入清之后,玻璃窗、玻璃镜及玻璃器皿的使用逐渐增多,室内采光充足,亮度提高,有了可以欣赏细腻装饰的条件,室内家具上所雕刻的最为细微的纹饰都能得以展现。这时的能工巧匠,把展现自己手艺变成乐趣,装饰纹饰花样翻新,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第四,工艺品的流行变化有自身的规律,往往是繁简交替,往复循环。自宋至明,中国的木器家具向以素雅为主。到了清初,形成体系的明式家具已达到艺术顶峰,之后除了在纹饰上区别瑰丽多彩的风格,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五,清代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极为富足,尤其进入乾隆盛世,粮库不用人看,甚至不必上锁。史籍所载,此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种道德风范是国力强大、物质丰富、百姓心态祥和的具体体现。这种雍容富足的心态,必然体现在家具纹饰上。
以上,清代硬木家具采用较多的雕饰是时代的特点。清代的木雕工继承了前代已成熟的技艺,又借鉴牙雕、竹雕、石雕、漆雕、玉雕等多种工艺手法,逐渐形成了刀法严谨、细腻入微的独特风格。由于清代的木雕工善于模仿,因而清代家具上可见到历代艺术品不同风格的雕饰,如仿元明时剔红漆器,仿明代的竹雕,有些上等家具的雕饰从图案到刀法与同期的牙雕相似,或者借鉴更久远些的青铜器纹饰与古玉雕法。
清式家具就整体而言,清前期到清中期,雕饰时代特色。尤其是宫廷家具的雕饰,属于皇权极致的写实艺术,制造与雕刻技艺是为历史的顶峰,较明代而言属于锦上添花之举。
▲ 造圣紫檀艺术馆作品
下期我们探讨与介绍清式家具图案纹饰的具体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