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 湖南
张晓
似是而非
这家位于乌鲁木齐的会所,有一个十分别致的名字,“故园·似是而非”。在这片远离内地的西域土地上,充满文人雅客气息的故园为每一个到访者带来了一缕牵动灵魂的人文情怀。这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内核的印记,也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与向往。但同时,现代风格的表现手法,让这份传统悠长的意韵又添加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微妙。也许正如名称的字面表达,形式上的相似又不是,才是它最准确的概括。
无疑,“一池静水上曲桥横架”一直是中国造园艺术中反复运用的手法。而在故园的室外景观设计中,四方碧水上错缝拼接着黑色大理石的曲折石桥营造出了同样的意境。但成簇立于入口处的数根拴马石,却又在保持文化符号原意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在传统空间引入了现代主义的气质,并与会所的主体建筑遥相呼应。
通过石桥,穿过木门,进入有着强烈现代风格的建筑内部,此刻观者将会发现建筑地面层的空间划分无疑十分地传统:门厅和左右两侧的独立空间构成的整体形态,竞与中国传统民居的三开间正房神似。
室内设计的造景艺术
室内空间中,如同墨染的黑色石材地面和洁白宁静犹如宣纸的墙面相互呼应,这种高对比度的黑白两色运用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式元素,但类似园林步道处理手法设计的大理石拼花地面却又在这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形式,既将室外景观的意象带人室内空间。而这样的思路,则引出了本次设计中的神来一笔——室内“竹桥”。
所谓“竹桥”,其实是一条铺装了竹地板的起伏坡道。它与室内根根竹竿形成的阵列一起,从形式上完成了“竹桥悠悠,深巷斜长”的具象演绎。但同时,这个连接着上下两层,代替了楼梯的步行通道,又像一个室内的抄手游廊,将内部空间环绕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漫步其上,玻璃立面外池水荡漾摇曳的美丽景色,和步道四周筱竹林立的内景相互掩映,仿佛清雅高古的文人画卷,移步易景间,俯仰皆是自然之趣。
光与影的流变
设计师对于光影的处理也十分有趣。在故园中,随着四时运转,自然光线角度的改变,令竹影与几何立面之间构成了奇异的互动关系,同时四周池水也折射出百变光影,穿过落地玻璃与之辉映。忽尔是强,忽尔是弱,忽而又朦胧,疏影横斜的景象令人感觉仿佛置身画境。明暗之间,天光流变的意韵便在身边环绕。
“吾之故园,非具象膜拜,亦非个中顶礼,实为似是而非之意象表达。游故园,是惊我传统人文,山水精神之梦。正是如此,方能带给看官些许似是而非,似有还无,似曾相识……”
——设计师于项目说明中如是所说。endprint